多个新增专业!39所高校2024年强基计划要点汇总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04-16 | 次浏览
数学类入围成绩=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3
新增“小破格”入围: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4-5倍之间的考生,可申请破格入围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考核考生名单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序,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全投)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高考成绩高于生源所在省公布的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含)的基础上,依据高考成绩,六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可入围)
开启“小破格”,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考生高考数学成绩达到145分及以上,高考成绩达到一批线/特招线,但未达到入围标准的,可予以破格入围。
入围方式: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5倍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优先、遵循考生志愿”的原则,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人选及其唯一入围专业(如有末位同分考生,均可入围);
入围方式:不超过东北大学在生源省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6倍,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
入围方式: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按不超过分省总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
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在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入围方式:考生高考文化课加权成绩、强基计划填报专业志愿和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4倍数,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依次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及入围专业。高考文化课加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数学单科成绩*N(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N=0.5;应用物理学和工程力学专业 N=0.2;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专业N=0)
应用物理学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要求物理科目成绩不低于97分且高考文化课加权成绩处于分省分专业计划4-6倍(含6倍)之间,在非高考改革省份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
应用化学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要求化学科目成绩不低于97分且高考文化课加权成绩处于分省分专业计划4-6倍(含6倍)之间,在非高考改革省份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
入围方式:6月15日前(高考后、出分前,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举行初试,初试形式为笔试。不超过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3倍划定不低于及格线的初试合格线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全部入围)
入围方式:高考改革省份高考成绩须高于生源省份2024年部分特殊类型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分(含)
按照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6倍数以内,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校考入围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同时入围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分数线。考生总分相同时,依次比较文综(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不比较此项成绩)、语文、数学、外语成绩。
入围方式:依据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按照分省招生计划数4倍(去年为6倍)确定入围考核名单,高考分数相同时,依次按照化学(或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外语优先确定入围名单。
其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的考生由单独考核计算我校考核成绩;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的考生由笔试和单独考核共同计算我校考核成绩,笔试成绩与单独考核成绩各占50%。
5倍(去年为6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同时入围)新增“小破格”入围
报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且已确认报考的学生,如单科成绩符合以下要求,可破格入围考核: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入围成绩=数学、物理(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数学、理科综合)高考单科成绩之和*1.2+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4倍(去年为6倍)的比例,分别确定通过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均予以入围。校考复试
5倍(去年为4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校考复试
笔试(新增)、面试及体育测试3项笔试:理科组测试科目为数学,文科组测试科目为文科综合。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航空航天类专业(含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为今年新增入围方式
6月12日左右进行笔试,根据初试成绩,按照不超过各省区市招生计划4倍(去年为5倍)的比例,分别确定各省区市初试通过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均通过)校考复试
新增“小破格”入围:数学和物理(非高考改革省份为理综)单科成绩均达到该科目总分98%